2018-08-18
8月15日,因爲2017 年一季度陳述、半年度陳述、三季度陳述涉嫌虛僞記載而遭到安微證監局立案查詢的中弘股份股價再度跌破1元。當天該股以1.01元開盤,隨後直接走低並跌破1元,終究以0.94元的跌停板價格報收,跌幅9.62%。這也是當天買賣的A股股票中,僅有一隻收盤價低於1元的股票。
中弘股份成爲“仙股”其實並不令人意外。實際上,早在本年6月20日,該股就曾經在盤中跌破過1元,隨後又於6月22日、26日、29日三個買賣日呈現盤中“成仙”的狀況。儘管之後中弘股份股價呈現反彈,一度反彈到1.22元,但接下來仍是回調到1元鄰近,根本上是在面值之上作掙扎。
中弘股份不行抵抗地成爲“仙股”是否意味着A股迎來了“仙股年代”,這無疑是出資者十分關懷的一個問題。假如A股真的迎來“仙股年代”,很多股票淪爲“仙股”,將意味着出資者丟失的添加。究竟“仙股”的呈現意味着股票價格跌落。
但其實在筆者看來答案是否定的。
儘管跟着價值出資理念漸漸地移植到A股商場中來,A股商場會呈現兩極分化的走勢,會呈現一大批的低價股,如1元股、2元股、3元股等,但呈現大批“仙股”的可能性卻極小。
提起“仙股”,出資者自然會想到香港股市。香港股市“仙股”遍地,不只許多股票的價格低於1港元,有的只要幾分錢、乃至是1分錢。但這種狀況根本上不會在A股呈現。因爲香港股市的這些“仙股”、“毛股”,其公司的根本面都比較差。並且香港上市公司常常“出老千”,一瞬間拆股,一瞬間合股,把股價折騰得很低。並且香港股市的股票面值是不一致的,有的股票面值正本就只要一毛錢,股票的發行價也就是幾毛錢。這些都是導致港股“仙股”遍地、“毛股”遍地的重要原因。
香港股市的這種狀況,在A股商場根本都不存在。比方,A股的面值根本上都是1元錢(極個別股票破例),A股也不允許“出老千”,並且因爲中國經濟全體上充滿活力,所以上市公司的根本面整體說來不是特別差勁。因而,A股不行能像港股那樣,“仙股”遍地。
不只如此,A股公司或多或少還存在“殼價值”。尤其是上市公司數量往往是地方政府的形象工程,地方政府都不期望本地的企業退市,不只想方設法協助本地的企業保殼,並且一旦真的遭受退市危機,地方政府也會活躍爲上市公司併購重組穿針引線,有的上市公司自身也會活躍尋覓活路。如現在A股商場業已停牌重組的*ST海潤,是A股商場上又一隻“仙股”,但該股“成仙”3天後,公司就停牌進行重組事宜。這是公司股票離別“仙股”的重要途徑。
此外,A股商場是一個以個人出資者爲主體的商場,而個人出資者有買廉價股的習性。特別是當股市行情發作好轉,呈現大幅反彈或牛市行情的時分,低價股就會遭到商場的投機炒作,股價會又呈現大幅走高的趨勢,進而大大推高低價股的價格,讓低價股遠離面值。
當然還有很重要的一條是,A股的退市準則也決議了“仙股”不會在商場上久留。依據A股退市準則,當股票的價格接連20個買賣日低於1元的時分,公司就會被強制退市。別的,關於股價低於1元面值的股票,上市公司會經過各種途徑來保護公司股價的安穩,推進公司股價提前走出“仙股”的窘境。這也決議了“仙股”不會成爲A股商場的普遍現象,A股商場不會因而迎來“仙股年代”。
(作者系獨立財經撰稿人、專欄作家)
作者 皮海洲
SEO服務 請找快搜4006-838-166
本文章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絡刪去